2011年2月9日 星期三

事件觸動與觀眾詮釋下的藝人形象


摘要
電視、報紙上每天出現如此多的娛樂新聞,明星藝人的一舉一動都受到大家關注,然而究竟觀眾是如何看待媒體上的名人呢?當新聞事件發生時觀眾又是如何看待名人在事件中的表現呢?本研究試圖找出影響觀眾看待事件中名人形象的主要概念,透過訪談以及扎根理論分析過程,本研究發現影響觀眾看待事件中名人形象包括了四個主要概念,分別為「事件類型」、「是否關注」、「詮釋歷程」以及「藝人既有形象」,另外隨著娛樂新聞接觸的頻率不同,觀眾對於是否關注的看法也有些許差異。最後,本研究指出觀眾看待娛樂新聞事件就像是在進行一「瞎子摸象」過程,根據所摸到的概念角度來詮釋整個新聞事件,而非一定是對於整個事件有進一步的了解,因此對於藝人形象控管者如何避免新聞事件觸發觀眾直接的刻板印象詮釋實為重要,特別是在訊息快速傳遞的網路時代。
關鍵字:娛樂新聞、娛樂事件、藝人、形象、觀眾詮釋

一、               研究主題
1-1  問題意識(preblematic
茫茫新聞海,閱聽眾自有選擇之道
隨著電視新聞平台開放、新聞電子化之後,除了平面的報章雜誌,即便開啟網路首頁,也能看到最即時的新聞訊息。新聞接收管道便多,其中娛樂新聞也隨著狗仔文化的影響,除了原有的作品宣傳新聞,如出片、戲劇宣傳、出書等,藝人的各種活動訊息、私下生活內容也都搬到台面上。娛樂新聞版面總是總是有許多各種大大小小的藝人相關訊息。每天的頭條內容不一,聳動的緋聞、家暴、或受爭議的公益、代言新聞輪番上陣,無非是希望更多娛樂新聞閱聽人的注意力。
然而,生活忙碌的閱聽眾,面對如此豐富又充實的娛樂新聞,在有限的時間下,往往只會挑選其中幾則新聞加以閱讀或觀看。如同接收其他新聞一樣,娛樂新聞的閱聽人大多也只能從標題或圖片來篩選,而新聞事件的內容可能就是主要的影響因素。新聞事件的類型繁多,而有些新聞總是能引起閱聽眾的注意力,而有些新聞總是能夠被眼尖的閱聽眾嗅出炒作的味道。
另一項更重要的是,相較於其他一般新聞,娛樂新聞人物也許較具有顯著的人氣差異,而這是否也可能成為娛樂新聞閱聽眾篩選新聞的影響原因,是本研究希望探討的。這些新聞事件是如何影響娛樂新聞閱聽眾形塑藝人的形象呢?本研究期望能夠在娛樂新聞閱聽人的娛樂新聞事件詮釋中,歸納對於藝人形象塑造的影響因素。
1-2  研究背景與現況  
藝人的個人形象與意向,除了由媒體建構的框架之外,娛樂新聞閱聽人越來越重視自己的評斷標準,由自己的主觀意識回頭形塑媒體名人形象。以往對於名人、藝人形象的研究多以新聞事件議題設定的角度切入(文獻)閱聽眾多處於被動接收媒體所設定的名人形象。然而,耙梳過去對於名人或藝人形象的相關研究,卻多僅限於媒體再現與議題框架設定。閱聽人的議題一直存在,但有關名人形象塑造的相關文獻卻很少正視閱聽人的態度,從閱聽人的角度出發。
娛樂新聞閱聽眾對於藝人形象往往具有較主動的詮釋性,網路意見溢散主流媒體頭條的現象屢見不鮮,無論是早期在BBS上的熱烈討論,或近一二年來的社群網站粉絲團,在在展現出娛樂閱聽眾的主動詮釋性。其中最顯著的例子便是「反周玉摳粉絲團」與「我最討厭小小彬」的社團。娛樂新聞閱聽眾對於新聞事件的詮釋,以及新聞人物的形象設定,受到事件本身與自身既有立場的解讀,交互影響成為娛樂閱聽眾對藝人形象的塑造。在這樣的環境脈絡下,我們想要探討「娛樂新聞閱聽人如何詮釋藝人形象」,了解究竟閱聽人的根據哪些什麼特質、屬性,來評價藝人,型塑藝人的媒體形象。
1-3  研究目的及可討論的議題
建立娛樂新聞閱聽眾如何篩選娛樂新聞,以及如何詮釋娛樂新聞事件與型塑藝人形象的樹狀影響列表。本研究主要從於樂新聞事件本身、篩選關鍵因素、事件詮釋角度、對藝人的既有形象等可能的面向來剖析,並嘗試歸納概念,以隱喻的方式解讀並架構出理論觀點。建構娛樂新聞閱聽人的特徵屬性,透過交叉分析瞭解娛樂新聞閱聽人接收娛樂新聞的程度與新聞事件詮釋、藝人形象設定之間的相關性。從娛樂新聞事件與娛樂新聞閱聽眾之間的詮釋互動中建立出完整的脈絡模式,以提出娛樂新聞閱聽眾對於藝人形象的設定,以及其後續的支持態度。
本研究目的在於以訪談的角度來探討娛樂新聞閱聽人對於藝人的形象詮釋。夠過紮根理論的研究基礎架構下,歸納整理娛樂新聞閱聽眾的想法,並從中拆解歸納出潛在的原則與脈絡。以此提出研究架構如下:有點不斷重複的感覺

娛樂新聞事件本身吸引閱聽眾觀看的因素、娛樂新聞閱聽眾對新聞事件或人物既有想法篩選新聞事件,以及兩者交互影響之下,閱聽人根據自我原有的立場,以及新聞事件的影響,型塑藝人形象。在此前提之下,本研究將探討下列議題:
1.      娛樂新聞閱聽人對於媒體上藝人的認知圖像為何?
(1)           以什麼角度去詮釋對藝人的形象。
(2)           以什麼特徵去形成對其全部的印象。
2.      娛樂新聞事件如何觸動閱聽人對於藝人的看法?
(1)           看新聞時,新聞內容如何與閱聽眾對藝人既有形象的互動 。
(2)           印象如何影響其對於該藝人的支持或迴避行為。
3.      娛樂新聞閱聽人對於娛樂新聞的接觸頻率如何影響其對於該事件的切入角度
(1)      常看的人怎麼看?
(2)      不常看的人怎麼看?     直接說有何不同好的,不要說切入角度
1-4  研究限制
儘管本研究由娛樂新聞閱聽人角度出發理解藝人對其多元的意義,然而受訪者可能基於某些原因或能力而無法說出深入的經驗或自我感覺、甚至是自我無法察覺到該感覺或經驗與其生活的種種關係。儘管本研究會輔以種種方式讓受訪者易於回憶相關經驗與回答,然而本研究對於此經驗的普遍性與獨特性瞭解可能仍受限於某部分閱聽人對自我感覺的表達,因此就此所產生的問題可能限制了本研究的某些解釋。
二、                文獻探討(再請小砲再決定要不要放)文獻要附,孟琪那邊也要。
名人形象的塑造,不只是媒體給的!  融到問題意識,可精簡
「形象」,在心理學百科全書中將之定義為「一種態度」(attitude)或者是心理的畫像(mental representation)。而形象是由一些人類可認知的屬性所組成,包括:具體物體、事件、或是人物本身,透過這些成份,人類可以建構出主觀的概念,並且影響往後相關物件的感知(Nimmo & Savage1976)。而形象建構的過程包含了兩大階段:(1.)人將外界的訊息接收;(2.)再經過個人價值系統的過濾而得來(Boulding1969)。
尤其,在媒體名人的形象建構上,我們首先必定先接收媒體訊息,舉凡電視、網路、報紙…等的資訊;接著,再經過個人的主觀判斷後,建構出名人在心目中的形象。簡言之,名人形象建構兩個重要的元素即:「訊息傳遞的過程」和「價值判斷的過程」。然而,為什麼媒體名人的形象塑造具有重要性,主要在於媒體名人活動於公開環境中,因此,他們的形象塑造對於閱聽人來說更為重要。而形象是個人對於外在世界的認知,且同時包涵、意與印象,也是個體測傳播訊息的標準。形象的塑造更能夠在個人認知的過程中幫助個人簡化過程與提供思考上明確的考架構。因此,閱聽人對於名人基本上都具有一定的價值判斷。
然而,過去在研究名人形象的建構時,都只著重在大眾傳播在形象的形成過程中扮演的角色,而忽略了閱聽人本身在價值判斷的過程。過去,在有關名人形象的建構議題多從研究者角度去分析媒體報導,或是媒體框架如何建構名人形象。而研究的方式又主要由研究者主觀對媒體上的名人議題進行分析,與透過內容分析法來進行探討。以《政治名人與媒體:馬英九報導的新聞框架初探》為例,此文即以政治人物馬英九為例,分析其從擔任台北市長起至卸任國民黨主席為止約十年來的新聞報導,發現其在不同報紙的個人特質、政治風格、背景故事和擬社會互動等四種新聞框架並無太大差異,進而更明確顯示出媒體在形塑名人形象時的確給予了一定的框架(邱宜儀、蘇蘅,2009)。另外,在《企業名人的媒體形象與框架:辜濂松研究》研究中,則以企業名人辜濂松作為研究對象,進行長達十八年又五個月的媒體形象分析,分析三家報紙對於「背景故事」、「企業經營」、「個人特質」、「公共事務議題」與「社會互動」等五個主題框架的分析(羅握權,2010)。然而,此類研究卻沒有進一步探討,媒體所給予的框架對於不同閱聽人的名人形象形塑是否仍存有個人主觀的差異性。
除了一般知名人物的研究之外,名人形象的另一大研究領域則屬與代言人相關的研究。這部分的名人形象研究多從商業利益角度出發,著重探討代言人(名人)特質與品牌之間的關係,並且預期評估出消費者對於代言人(名人)的態度、影響力與商品的適配程度。而在研究方法上,則多以量化變項測量代言人(名人)對於消費者的認知、態度、行為所造成的影響;或者是透過報導分析與深度訪談等方式來了解代言人(名人)效果。在評估的指標上則多為名人可信度、對該名人態度、購買意願等。以《廣告代言人類型與產品類型適配性研究》為例,此研究從不同的代言人類型(名人、專家、典型消費者)與產品類型(牛仔褲、牛奶、洗髮精)的搭配做探討,欲了解不同組合間廣告效果(廣告態度、品牌態度、購買傾向)的差異(李鎮邦,2006)。另外,在《代言人特質對於代言式廣告效果的負面影響》研究中,則探討了代言式廣告成敗的關鍵因素為何,並進一步探討代言人特質可能對廣告效果產生的負面影響(李韋佑,2007)然而,在形塑一個名人形象的過程中,如何詮釋一個名人的媒體形象,是無關乎任何產品,而閱聽人也不是定位為消費者。因此,代言人相關研究也無法滿足我們單純想要理解閱聽人到底是如何建構名人形像的議題。
而無論是哪種類型的名人形像建構,閱聽人真的完全接受了媒體訊息給予的設定嗎?正如首段所述,名人形象的建構須透過兩階段歷程,即訊息傳遞與價值判斷的過程。過去,研究多重視媒體方(無論視新聞媒體或是廣告)的形塑,基本上都忽略了個人的主觀判斷所造成的影響。陳木村(1994)對形象的定義則明確顯示出形象塑造的主觀判斷所佔有的重要性,其認為形象是一種對人、事、物的觀念、感覺、喜好、判斷和態度的總合體,而其包涵了個人的主觀成分。因此,本研究就希望能完全從閱聽人的角度出發,探究一個最基本的問題-閱聽人究竟如何評估、詮釋媒體上的名人?而這正是長期以來被忽視的形象塑造過程中的「價值判斷」,且現有文獻仍然無法回答的問題。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希望透過受眾角度,瞭解其在生活中如何詮釋媒體上的藝人、以什麼樣的方式去理解藝人,以及對於人們來說,藝人對他們來說有什麼觀感。而基於受眾對於藝人的種種理解與認識、感覺並非只有一種答案,媒體上的藝人也並非可以窄化為某些變項而對受眾產生影響,本研究所希望討論的現象難以用數字來呈現。藝人與受眾之間的關係應不只是一種上對下的影響,而應是一種理解、經驗的雙向關係,而受眾如何評估各式各樣的名人也隨時在影響著我們對於藝人形象的塑造。

1-1研究對象

本研究預計透過紮根研究法統整出娛樂新聞事件發生時,對媒體藝人形象的影響因素。首先,在樣本選擇部份,本研究以年齡20~30歲的青年男女為選擇基準,這樣的選擇是基於此年齡層是娛樂新聞的主要觀賞對象。這群閱聽眾大多具有豐富的媒體使用經驗,基本上都會使用網路、平面媒體、電視媒體來進行資訊的接收,因此,本研究能夠從這群閱聽眾獲得多方資訊,而不會因為媒介使用的差異而有所影響。
觀眾的強調??
接著,本研究將受訪者依主要觀賞娛樂新聞的觀看媒介、娛樂新聞觀看程度、性別進行屬性的劃分。其中,本研究推測娛樂新聞觀看程度可能會使得觀眾自身立場有所差異,因此對藝人形象的建構造成極大影響。因而,後續會使用此屬性進行藝人形象建構概念的探討。本研究定義重度使用者為會主動搜尋娛樂新聞的使用者,例如:會上PTT的藝人版尋找新聞;且一個星期平均觀看四天以上娛樂新聞稱之。輕度使用者則為被動觀看娛樂新聞,也就是只有在電視上或是上網時看到娛樂新聞才會順便看一下;且一個星期平均觀看四天以下娛樂新聞稱之。表一為本研究之案例簿(case book)。

個案姓名
主要使用媒介
娛樂新聞觀看程度
性別
Case01
網路新聞
重度使用者
Case02
電視新聞
輕度使用者
Case03
網路新聞
輕度使用者
Case04
平面媒體
(報紙、週刊)
重度使用者
Case05
網路新聞
重度使用者
Case06
網路新聞
輕度使用者
表一:案例簿(Case book

1-2研究流程
1-2-1界定研究範疇
        由於娛樂新聞事件繁多,本研究選定2010/06/07~2010/06/13中共三天的娛樂新聞進行新聞類別編碼,以確立研究範疇,一共歸納出22種娛樂新聞事件(如下表二),編碼採三位研究者同時編碼的方式,以達編碼的一致性,避免後續出現研究範疇混亂的情形;並且擬定半結構式訪談大綱,以利後續訪談之用。
以及從訪談中蒐集事件??
身材
作品
政治
懷孕
受肯定
男性氣慨
藝人相挺
緋聞
吸毒
家庭背景
出席活動
家庭糾紛
喜好
社會事件
爭執
攻擊
公益
黑道
財務
代言
表二:娛樂新聞事件類型編碼

1-2-2深度訪談
本研究一共招募六位受訪者,進行深度訪談,主要依序以上所整理出的新聞事件類型,針對以下三大問題進行深度訪談與追問。研究希望透過深度訪談蒐集受訪者對於名人形象相關經驗的豐富描述,可能為一段故事或者對該藝人產生的看法,分析其如何看待一個藝人、從哪些角度、為什麼討厭或喜歡,以及是在什麼狀況下產生該感覺等等問題,進而歸納出各個經驗,並了解這些經驗之間的共同性與獨特之處。

訪談問題與主軸:
(1.) 對此種新聞事件的觀感、興趣?
(2.) 對於名人形象的詮釋影響?   這裡要清楚一點列我們的訪談問題
(3.) 實際支持行為影響因素?


1-2-3資料分析
     
本研究透過「紮根研究法」將深度訪談所得的資料進行分析,使用此研究法的原因是因為本研究所探討的現象尚未有一定論,透過此方法可以尋找出規則,以發現娛樂新聞閱聽眾是如何形塑藝人形象。而在紮根研究法使用過程中,搭配Nvivo軟體,並透過的三個譯碼過程以獲得最全面的概念。

編碼及資料分析過程

(1.) 開放式編碼:首先透過開放式編碼將研究發現以概念名稱編輯之,並列入Nvivo軟體中的最下層概念。例如:作品有好表現、誠實表達、藝人個人選擇、長期而非一次、實力或搞怪、顛覆刻板印象、為工作付出、新聞可信度、無聊不想看…等(可參見附錄一:樹節點)。

(2.) 定義四大主軸:將開放式編碼的內容加以整理過後,定義出本研究的四大研究主軸。即媒體藝人形象塑造受到以下四大因素的影響:
a.       是否關注
b.      事件類型
c.       詮釋角度
d.      藝人既有形象

(3.) 產生最大概念與屬性分析:在編碼與研究者間討論過後,確立本研究的最大主軸概念。並且依受訪者的娛樂新聞使用程度的輕重度屬性分析,觀看其在影響形象建構的因素上有無差異。

影響閱聽人看待「名人新聞事件」的四大概念
本研究將與受訪者訪談的內容進行分析之後,發現觀眾如何看待一個事件對於藝人的形象衝擊,主要受到四個概念影響,其分別為「事件類型」、「是否關注」、「詮釋角度」、「藝人既有形象」(如下圖)。當一件新聞事件發生時,觀眾便開始在此四大概念中尋找能夠套用在該事件的典型,並以此做為看待該藝人整體形象的基準。





                 圖、觀眾看待藝人事件四大概念
          :此四大概念影響了閱聽人如何看待一個事件對於藝人之形象影響。

(一)        事件類型
首先第一個主要概念為「事件類型」,當一個事件發生之後,若事件本身有
很明顯的刻板印象,例如十分正面或者十分負面,則可能促使閱聽人直接反映對於該事件以及該藝人的整體印象,而非深思熟慮該事件的其他可能性。

例如當觀眾看到某藝人吸毒事件新聞,可能直覺反應吸毒為非常負面的事情,而該藝人吸毒則是一個非常不好的藝人,本研究將此由事件類型直接影響觀眾負面觀感的概念群集命名為「黑事件」。這些事件包括了「不孝」、「整型」、「爆肥」、「酒駕」等二十個事件種類。
天阿! 吸毒整個黑掉。      CASE3
牽涉政治就大扣分。         CASE1

相反的,當觀眾知道某藝人參與公益活動等新聞事件,可能直覺反應該慈善活動為一正面的事件,而直接認為參與該活動的藝人是個慈善的人而有正面觀感,本研究便將此由事件類型直接影響觀眾正面觀感的概念群集命名為「白事件」。這些事件包括了「出席公益活動」、「受排行榜肯定」以及「學歷高」等等七個新聞事件種類。
參加慈善活動大加分阿。  CASE4

除此之外,當一件事情發生之後,觀眾並沒有特別的正負面觀感,而是直接促發中立的情緒,或者觀眾該事件同時有正負觀感存在,則本研究將此由事件類型直接影響觀眾中立觀感的概念群集命名為「灰事件」。例如當「藝人車禍」、「藝人懷孕」等等事件發生時,觀眾可能直接觸發受傷可憐或者懷孕是人類自然行為事件,而沒有特別正面或負面的觀感。這些事件包括了「車禍」、「同志出櫃」、「負債或破產」、「懷孕」等二十四個事件種類。
車禍好可憐,但對他的不會特別加分或扣分。       CASE3

(二)        是否關注
第二個主要概念為觀眾是否關注該事件,當一個事件發生之後觀眾關不關注
也會影響其對於事件的整體看法以及對於該藝人的想像。當觀眾對於該事件不關注時可能就直接跳過不看,並以過去經驗、刻板印象形成態度,相反的當觀眾對於事件較為關注時可能就會專注在思考該新聞事件對於藝人形象的影響。

        影響是否關注的次概念首先為「藝人特質」,本研究分析受訪者相關意見,發現「是否有實力」、「藝人與事件形象關連」以及「該藝人是否有名氣」等藝人特質會影響觀眾是否關注該則新聞事件,進而影響對該藝人的看法。例如觀眾可能會刻意跳掉沒有名氣的藝人之相關報導,因為沒有名氣的藝人做什麼根本就「不關我的事」。
緋聞:要看是誰,我認不認識那個人,如果是XXX,我就會覺得那是誰。只要其中有一個人是我認識的,我就會看。    CASE5

        影響是否關注的次概念第二為「個人興趣」,包括了觀眾對於「事件」以及該「藝人」的興趣為何,例如本身對於政治事件沒有興趣,當藝人牽涉政治事件時個人可能就會跳過該事件相關報導,觀眾也就不會想進一步了瞭解,又或者觀眾對於該「藝人」十分有興趣,自然就會進一步想了解相關事件發展,而該事件也較易影響觀眾心中對於該藝人之觀感。
我覺得這個新聞標題很無聊,而且我對余天一點興趣都沒有。   CASE2

        影響是否關注的次概念第三為「炒作」,包括了新聞出現的頻率、是否有商業意圖、新聞的真實性以及是否在操弄刻板印象等等概念。若觀眾認為該新聞是在炒作,則可能傾向略過該則報導,相反的若觀眾認為該則報導真實性足夠,則較會停留且進一步了解。

節目宣傳或置入性的新聞通常不看。  CASE3
不會想看!覺得是了其他的效應在,了要提升形象而做的。  CASE6

(三)        詮釋角度
第三個主要概念為觀眾的詮釋角度,本研究分析訪談結果發現觀眾對於藝人
新聞事件詮釋多可以分為三大面向,本研究進一步將這些群集概念命名為「誠實有才華」、「繡花枕頭」以及「外因事件」等三個面向,這三個不同面向的詮釋也影響藝人在觀眾心中的觀感。

        首先是「誠實有才華」詮釋角度,包括了觀眾認為該藝人在事件中表現出程時表達自我、低調、努力上進、有才華、心地好以及有正義感等等「良善的個人特質」,或者該藝人受到「他人肯定」例如其作品有良好表現或者進入排行榜等等。而若觀眾在該事件對於藝人形象有此「誠實有才華詮釋角度」,則多對於事件以及藝人產生正面觀感。

如果周杰倫與花博合作MV做得好的話會加分。   CASE3
男生說喜歡HOLLYKITTY會加分,很特別、很有趣  CASE5

        其次為「繡花枕頭」詮釋角度,包括了觀眾認為該藝人在事件中表現出行為不當、違反社會價值、炒作、本身能力不足、呈現男女刻板印象等等特質。例如當觀眾認為該藝人在該事件中為炒新聞,並非有實力而是靠著暴露等方式爆紅時;或者認為該藝人正在炫耀其良好家世背景,則會對於該事件以及藝人產生負面的感覺。
爆紅我會扣分耶 如果是有實力還好 但是像搞怪那種就不好   CASE4
男生炫耀男子氣概什麼的很討厭 好像在操弄什麼刻板印象   CASE6
                                                   
        最後的詮釋角度概念群集本研究將之命為「外因事件」,即由這個面向詮釋事件的觀眾多認為該事件是獨立於藝人之外的、不是藝人本身能夠控制,或者理所當然的事件而無法歸咎藝人、想進一步了解事件發展等等,因此持這種詮釋面向的觀眾多對事件中的藝人持中立態度,即並非正面影響但也不會產生負面觀感。
走光會覺得很可憐 但不會有什麼特別的感覺     CASE4
她(該藝人)應該也是被炒作的吧 應該是工作所需沒辦法   CASE5

(四)        藝人既有形象
最後一個主要概念為藝人的既有形象,一個藝人的既有形象為何以及在觀眾
心中既有的地位,都會影響觀眾看待藝人在該事件中的形象。如同前述提到藝人相關形象會影響觀眾是否關注事件,然而此處的藝人既有形象概念則是觀眾會因為藝人既有形象而影響對於一個藝人在事件中的「正負面觀感」,而不僅僅是會不會看該則新聞。

這些次概念包括了觀眾「是否喜歡該藝人」、「該藝人知名度為何」以及「該藝人形象為何」,都會深深左右觀眾對於事件對於藝人影響的看法。例如本研究發現一個觀眾所喜歡的藝人出現在疑似炒作新聞的事件中,該觀眾可能不會產生負面觀感,相反的討厭的藝人頻頻出現則會被解讀為沒名氣又愛炒新聞。又例如一個原本形象陽光正面的藝人若牽涉吸毒事件,將會因為形象反差性而更重挫其本身形象。

沒名又愛炒新聞最討厭了    CASE1
吸毒要看原來形象,如果是本來形象好的落差大更慘   CASE6

「瞎子摸象」理論
        如同上述,本研究將觀眾看事件影響藝人形象的歷程歸納為四大概念,接著本研究進一步將其模式化如下圖,發現觀眾看待事件中的藝人形象時彷彿在進行一個「瞎子摸象」過程,其並沒有太多時間去思考事件的深層意義,而是在短暫時間試圖「摸」出發生了什麼事,並且藉由所「摸」到的角度做為推測整體事件發展以及藝人形象的全貌。

        例如從下圖模式中心出發,當一個事件發生時,如同是一隻大象出現,這時沒有太多時間的觀眾就彷彿被矇上眼睛的摸象者,依照其摸到的角度詮釋這是個什麼樣的事件。而由中心放射出的四大概念「事件類型」、「是否關注」、「詮釋角度」、「藝人既有形象」就像是大象的四隻、鼻子或者尾巴等,看觀眾摸到哪個就會猜測全貌是什麼,是一根柱子、水管或者繩子。

        舉例來說,當事件發生時,一個觀眾摸到的概念為「事件類型」,進一步它繼續摸細節摸到「黑事件」,便猜測整體事件全貌為一個非常負面的事情,而牽涉該事件的藝人自然也是十分負面的角色,儘管該事件全貌未必如此。又例如當一個觀眾摸到的概念為「詮釋角度」,他進一步摸細節摸到「外因事件」,即推測該事件不是該藝人所能控制的、或者是工作所需,因此不會產生正面或負面觀感。

        由此理論思考,不同的觀眾因為摸到的角度不同而對於整體事件有不同的想像,當然這不一定是事件的全貌與真實。另外本研究發現這四個主要的概念彼此會互相影響,例如詮釋事件為外因事件則可能因為覺得無聊很不關注該事件,又或者因為藝人既有形象很影響觀眾持何種的詮釋角度,因此當觀眾有越多時間去摸索越多的概念,如同能夠同時摸大象更多的部位,自然會對於事件全貌有更真實的認識。


輕重度娛樂新聞迷有所差別

       
由於輕重度的娛樂新聞接觸者可能因為對於娛樂新聞的樂中度與熟悉度,而對於事件與藝人形象有不同的看法。本研究進一步將將前述所找出的四大概念「Tree Node」與娛樂新聞觀看程度進行交叉比對,發現輕重度娛樂新聞使用者都十分常提到「是否關注」這個概念,即許多因素都影響其是否關注該娛樂新聞,進而左右藝人在其心中的形象。

        這些是否關注下的概念包括藝人特質,例如知名度、是否有實力等等,而又以輕度使用者較常提到這個概念,顯示藝人本身有沒有名、是不是吸引人影響了輕度使用者是否看該則新聞事件,而相較之下重度使用者則較無提到藝人特質,而可能因為對於各藝人有較多接觸與認識而使得藝人知名度不太是影響其關注的因素。

        接著,輕重度使用者都常提到個人是否對該事件、藝人有興趣,以及輕重度使用者都會評估該新聞事件是否有炒作意圖,進而決定其要不要該繼續了解該新聞事件。進一步分析輕注度使用者的個人興趣以及炒作評估,發現輕度使用者對於娛樂新聞排行榜或者是其他對於藝人肯定的新聞事件較為關注,而重度使用者則較不信任這類排行榜而多以看看就好的心態帶過。而在是否炒作的評估上,輕重度使用者則沒有太大差別,都會刻意跳過了無新意或者是商業炒作新聞。

        最後,輕重度使用者也皆有提到新聞有趣性與話題性概念,顯示新聞事件是否有趣以及是否有話題性會同時影響輕重度使用者是否關注該訊息。進一步分析,其中又以輕度使用者更常提到這個概念,顯示新聞事件特別有趣或有話題會影響輕度使用者注意,而重度使用者可能因平日對於娛樂新聞接觸頻率高,而對於各事件會以快速概略性地瞭解,因此儘管新聞話題與有趣也會影響其是否關注,但不若輕度使用者般重視此一概念。

研究結論與貢獻
      基於過去少有研究討論事件對於藝人形象影響,本研究以訪談以及扎根理論方式蒐集與分析觀眾意見進一步了解此有趣議題。研究發現四個主要概念影響了觀眾如何看待事件對於藝人的形象影響,並進一步將此概念模式命名為「瞎子摸象」理論。

在一個新聞事件發生時,觀眾就像是瞎子,希望「摸」出事件的全貌,然而其並不一定能夠摸完全部的大象身體,而常只是根據摸到的部位(主要概念)來猜測事件的全貌,並以此決定對於該藝人形象的評估。另外,本研究在進行矩陣分析後也發現,不同接觸娛樂新聞頻率的觀眾都提到「是否關注」概念會影響其對於藝人形象的評估,顯示一個新聞事件必須先能引發其關注,才會有興趣對於新聞事件有進一步的摸索,否則將會以既有對事件的刻板印象進行套用與評估。

        最後,根據本研究發現能夠對於觀眾如何看待藝人以及藝人形象如何控管等議題做些許貢獻。本研究發現觀眾並非有很多時間去了解一個藝人(除了特定迷群),加上媒體的資訊負載量、口徑有限,觀眾常是在短時間內試圖摸一個事實的角度,並推測整體、產生一個態度,而事件的全貌與真實性對其來說可能是不那麼重要的。

因此,儘管觀眾可能是主動地詮釋新聞事件,但卻也是在短時間摸索,其詮釋要看其摸到什麼角度來決定。而另一方面,由於觀眾「摸」的快速性與時間短暫性,很多時候是基於過去經驗以及刻板印象來詮釋該事件與藝人形象,如同被蒙上眼睛的的摸象者用既有的知識去猜測是柱子、水管或繩子。這顯示藝人形象控管者必須要小心事件觸動觀眾的刻板印象,因為該刻板印象的觸動會直接影響觀眾對於整體事件的推測,一旦觀眾快速抓取四大面向中之概念開始詮釋,很快便完成詮釋歷程並跳到下一個新聞事件。

這顯示,儘管觀眾有一定程度的主動性,然而卻也受到事件性質以及藝人既有形象等等的過去刻板印象影響詮釋,而呈現有限的主動性。要維護藝人形象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碰觸到刻板印象的事件以及觸動刻板印象的詮釋歷程。這在隨著網路甚至是社群網站的興起下更為重要,因為觀眾的快速詮釋可能透過各種诶體平台傳送出去,新聞事件整體的複雜性也被簡化為短短的文字,屆時在網路上傳遞的只是簡短的字句描述,而牽涉在該事件的藝人不是成為英雄,就是變成狗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